奇妙的新西兰不仅有壮观的雪山,无边无际的平原,还有奇幻的云朵~新西兰人的生活节奏比较轻松,既有热闹的大城市,也有风景无限的小城镇。
据统计,2017年全球和平指数排名第二,201 年透明国际组织被选为世界上最诚实的国家,也是最安全、最友好的国家之一,选择新西兰大学进行更高的教育是许多人的渴望,今天与您详细讨论为什么要去新西兰留学。
1、新西兰留学环境
根据新西兰驻华大使馆的数据,2017年赴新西兰留学的中国学生人数持续增加,达到40、203人,比201 年增长 %,再创新高。截至2018年10月,新西兰已收到2 920份中国学生签证申请,增长率12%,小学入学率7%,奥克兰以外怀卡托地区 %,坎特伯雷地区3%。
在2018-2019年的QS在世界大学排名中,新西兰所有大学都位居世界 00强,所有公立大学都位居世界前3%。新西兰的教育是世界公认的,所以学生可以利用这个教育继续在另一个国家学习,或者回到中国或在任何国家工作。
2018年7月,新西兰教育部长ChrisHipkins启动了2018-2030年新西兰国际教育战略:“为本科生、研究生等学位的国际学生提供3年开放工作签证”。
例如,8级学位(荣誉学士学位和研究生文凭)的国际学生在新西兰的长期短缺职业名单中,其配偶和子女可以申请陪同。
与此同时,未成年儿童可以进入当地的中小学,享受免费的学费待遇。通过这一修改,我们希望确保国际学生在新西兰的福利,帮助他们应用和巩固学习技能,并为未来申请成为正式的新西兰公民提供一种方式。
新西兰的大学、地方政府和机构致力于提供求职服务。例如,在首都惠灵顿,教育机构、市政厅和一些雇主协会指导学生如何写简历,提供面试技巧和工作机会。
大多数学生签证可以在新西兰每周工作多至20个小时,在假期全职工作。而研究型硕士或博士学生甚至可以全职工作。
二、新西兰大学学制
新西兰大学每年有两次开学时间,分别为2月、7月,部分专业也会在3月、8月、11月份开学;具体课程开学时间可在学校官网上进行查询。
本科普通专业3年,荣誉学位4年,医学、法律、建筑等专业4年~ 年后,国际学生在进入本科课程前通常需要阅读8年-12个月的预科课程。研究生阶段通常需要1. -2年。
新西兰大学有国立综合性大学、公立理工学院和私立大学三种类型。
1、国立大学
新西兰有8所公立综合性大学,包括奥克兰大学、奥塔哥大学、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、坎特伯雷大学、怀卡托大学、林肯大学、梅西大学和奥克兰理工大学。
这八所国立大学通常要求学生在完成预科课程后进入本科一年级。新西兰各大学都承认预科成绩。
2.公立理工学院
类似于国内的二三本书,可以开设本科、研文、硕士等高级课程。
在申请要求方面,符合国立大学条件的科技院校可以接受,个别学院也可以接受普通大学全日制本科学位或自学本科学位。
理工学院的目的是培养具有高度专业知识和技术的人才,不仅提供证书和文凭课程,还提供大学学士学位课程,其认可程度和学位水平与大学文凭或学位课程完全相同。
3、私立院校
私立学校是进入新西兰高等教育机构的另一个渠道。入学标准合适,但条件灵活。
一般来说,私立学校获得的大专文凭得到国立大学的认可,并且可以转学一定的学分来获得更高的文凭。
少数私立学校有资格颁发学士学位或以上学位证书。大多数私立学校只提供语言和大专证书课程。学生必须符合新西兰教育委员会和学校的要求才能顺利毕业。
私立学校提供计算机、商务、计算机动画设计、旅游和酒店管理等多种专业课程。一些私立学校是专业的语言培训学校IELTS、TOEFL和Cambridge等待英语考试课程。
新西兰大学介绍
奥克兰大学
它是新西兰最大的综合性大学,拥有新西兰最大的图书馆,除了传统书籍外,还拥有更丰富的电子信息资源。
另外,奥大有很多知名校友,Philippa Boyens(奥斯卡最佳编剧奖得主)Vincent Cheng(汇丰银行总裁)等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。
2.奥克兰理工大学
奥克兰理工大学拥有大量的研究机构和中心,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,强调学生与讲师的互动,确保 AUT毕业生就业率高。
此外,AUT还拥有完善的学生服务体系,能有效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。
3.怀卡托大学
怀卡托大学擅长法律、教育、商业管理、计算机、人文和自然科学。在泰晤士报世界大学的最新排名中,怀卡托大学成为世界上2%的顶尖大学之一。
它的管理学院举世闻名,是世界三皇冠体系的成员之一。目前,世界上只有1%的商学院获得这一荣誉。
4、林肯大学
林肯自1878年成立以来,一直为新西兰经济支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研技术支持,培养各级人才。
林肯除了农业和食品科学外,在资源和环境管理、景观建筑、葡萄栽培和酿酒、旅游管理、农村商业和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享有很高的声誉。
、梅西大学
它是新西兰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大学,也是新西兰唯一真正的全国性大学。
优势专业:商学、兽医、农学、工程、航空等领域,综合学术研究水平位居亚太地区百强之列。
33 3
